凯发K8分社健康医疗
首页健康医疗
凯发K8中医大一院消化微创诊疗科成功开展超声内镜检查,让病灶无处遁形
2024年06月12日 07:59 | 来源:中新网凯发K8

  中新网K8凯发6月12日电(刘璐)为进一步提升内镜下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能力和精确度,近日,凯发K8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微创诊疗科开展超声内镜检查(EUS),这一技术通过高清内镜系统,可对消化道早癌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浸润深度进行术前评估,并为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切除术以及消化道早癌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提供重要指导,被誉为消化内镜医生的“第三只眼”。

  一、什么是超声内镜(EUS)?

  超声内镜是将内镜和超声结合起来的消化道检查技术,通过在内镜头端安装或经操作孔道放入的微型高频超声探头,不仅对食道、胃肠道病变的层次进行观察,还能对胃肠道周围邻近脏器(如肝脏、胆管、胰腺等)进行超声扫查。在消化系及胰胆系疾病的诊断中,如粘膜下肿瘤的判别、消化道肿瘤分期、胰胆病灶的鉴别、胆总管下段结石的检出等方面,超声内镜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

  二、超声内镜与普通内镜的区别

  普通胃肠镜检查善于观察消化道表面黏膜层的病变,能够诊断绝大多数常见胃肠道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胃癌、大肠息肉、大肠癌等,但对于源自黏膜下甚至胃肠腔外紧贴胃肠壁的病变,普通胃肠镜往往难以做出准确判断。超声内镜则通过结合内镜和超声技术,能够深入观察消化道及周围器官和组织,为医生提供更多关于消化道的精细图像,从而更准确地判断黏膜下结构或病变的性质。

  以下病例展示了超声内镜的诊疗优势:

  1.患者张某,普通胃镜显示胃体小弯侧隆起性病变,但性质不明。通过超声内镜,医生发现病变位于胃壁黏膜下层,呈均匀低回声改变,边界清楚。经ESD治疗,病理证实为间质瘤。

  2.患者翟某,因胃部不适就诊。普通胃镜发现胃体局限性隆起糜烂,但无法确定病因。超声胃镜进一步检查后提示局部胃黏膜层增厚,黏膜下层清晰完整。病理证实为腺癌,诊断为胃早癌。患者随后接受内镜黏膜切除治疗,术后病理证实切除病灶完整。

  3.患者郭某,因腹痛、黄疸就诊。超声内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乳头部结石嵌顿。医生通过内镜下ERCP进行小切开术,成功取出结石。

  三、超声内镜的适应症

  1.消化道黏膜下病变起源、大小及性质的判断,与壁外脏器、血管压迫的鉴别;

  2.消化道肿瘤病程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有无周围淋巴结及邻近器官转移)及可切除性判断;

  3.消化道邻近器官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纵膈病变、胆管结石、十二指肠壶腹部疾病、胆管癌、胰腺癌、胰腺炎及胰腺囊肿等);

  4.胃肠道周围肿瘤及脏器的EUS引导下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检查;

  5.各种需EUS介入治疗的疾病。

  超声内镜作为普通内镜的重要补充检查手段,充分发挥了内镜和超声的双重优势,弥补了普通内镜不能窥视黏膜下病变的不足,让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看得更深更远”。

  温馨提示:超声内镜检查前准备与普通胃镜/肠镜的准备基本相同。对于存在普通内镜检查禁忌症的患者,同样不建议进行超声内镜检查。有需求的患者可提前到凯发K8中医大一院消化微创诊疗科进行评估。

【编辑:李香梅】

中新网K8凯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K8凯发”,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K8凯发 。

中新社凯发K8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