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分社绿业龙江
首页绿业龙江
伊春市持续提高职工生活质量纪实
2024年06月14日 11:36 | 来源:中新网凯发K8

  中新网K8凯发6月14日电(赵斌)夏季的小兴安岭,峰峦叠翠,碧空如洗,景色怡人。5月23日,以“美丽伊春 生态康养”为主题的第三届“伊春生态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上甘岭溪水国家森林公园举行,前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伊春市上甘岭溪水国家森林公园景色。(新华社)

  绿水逶迤、青山相向的诗意生活,草木繁盛、花鸟为邻的田园风光,带来的美好体验,可感可及。在这里,人们享受着惬意的幸福生活。

  这份惬意是生态宜居,衣食无忧;是产业兴旺,共同致富,是当下林区职工生活的真实写照,是荡漾在绿水青山间的幸福味道。

  作为全省第一个设立生态日的市地,我市聚焦答好“林区三问”,坚持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绿水青山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绿水青山就是幸福生活!”在伊春,人人都对这句话感同身受。行走在市区的街巷中,抬头远望,四面可见翠绿山峦,清凉的空气中浮动着林木的清香。刺嫩芽、婆婆丁、猴腿、老山芹……早市上的山野菜能腌、能炒、可凉拌。绿色健康的山林味道,唤醒了人们活力满满的一天。

  清新的空气、整洁的街道、绿色的公园,城市环境一天比一天舒适,人居生态一天比一天美好,生活的甜蜜滋润着心头,幸福生活有了新的奔头。

  走进铁力林业局公司马永顺林场退休职工王秀云的家,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温暖舒适的两室一厅,智能时尚的家具、家电一应俱全,窗明几净、宽敞明亮。

  王秀云说:“现在的生活很幸福,退休有工资,看病有医保,还住上了新房子,今年夏天采山就收入一万多元,我们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曾几何时,伐木工的拉锯声、抬木头的口号声、蒸汽机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响彻林区上空。2013年,我市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

  林区不伐树,职工生活该如何保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为曾经一木独大的老林区“一锤定音”。

6月11日,记者在上甘岭溪水林场分公司果蔬大棚园区看到,香瓜长势良好,将于6月下旬上市。 张茂林 郭强 摄

  观念一变天地宽。放下斧锯的林区人如今化身“新林人”,从采伐变为“造林护绿”。抓转型、谋出路,在林下种植、发展养殖、旅游康养等方面不断努力,加工农产品、打造农家乐、搞直播带货……林子不伐了,林区职工的日子却越来越红火。

3月12日,在伊春森工电子商务产业园,一名电商主播在直播售卖当地林特产品。(新华社)

  “溪水国家森林公园就在我家门口,如今这里的好环境也能‘卖’上好价钱。”临近中午,溪水林场退休职工刘养顺正忙着招呼客人,曾是伐木工人的他,如今已变成经营农家乐的行家里手。去年,又扩大“养顺农家院”经营规模,修建起了单间和一排大棚,可同时容纳20多桌客人,年增收十万余元。

伊春森工集团上甘岭林业局公司溪水林场分公司退休职工刘养顺在自家农家院中打扫卫生。(新华社)

  在他的带动下,溪水林场的农家院由1家发展到近30家,形成“溪水农家院一条街”,民宿集群,远近闻名,家家生意红火。

  “现在看,开办民宿这一步算走对了,林区职工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致富路越走越宽。”在溪水农家院一条街,方桂茹正在客房内整理床铺,门口“党员创业示范户”的牌匾十分醒目。

  几年来,随着林场生态好转,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天南地北的游客成了这里的常客:品尝农家菜、呼吸林间空气、享受深睡眠……方桂茹家的民宿不断增收。

  “前些年罕见的狍子、猞猁、野猪还有黑熊,如今重现山林,与管护工人‘偶遇’。”还承担着200多公顷森林管护任务的方桂茹,见证着这里停伐后生态屏障功能的不断完善。

  吃上“生态饭”让林区人越来越意识到,保生态就是保发展,不折不扣地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才能实现生态永续利用。

  甘甜可口的白桦汁,被誉为“生命之液”。我市白桦林资源丰富,总面积达24.87万公顷。4月25日,伊春桦肽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组织来自全国各地50多位桦树汁经销商到兴安岭植物园,参加体验采集桦树汁活动,亲身感受林都桦树汁的独特风味与魅力。

  在第三十三届哈洽会期间,伊春桦肽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主推的桦树汁系列产品成为网红爆款。特别是最新推出的桦树汁浓缩口服液、桦树汁伴手礼盒、减肥塑身排油等产品备受客商和消费者的青睐。

  依托丰富的白桦树资源,我市桦树汁产业的发展既实现了青山常绿,又提高了林区效益。

  在丰林县红星镇,“羊倌”迟天奇每天都要走进羊舍,检查羊群的饮食、健康状况。他曾经从事森林消防工作,如今是伊春碧祥牧业有限公司副经理。

  “伊春的可用耕地少,但林下资源丰富,更有利于养殖业发展。”迟天奇说,利用秸秆、林下草等来饲养湖羊,羊的粪便一部分用来种植树苗,一部分经过发酵变成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

  为扩大养殖规模,伊春碧祥牧业有限公司将林场闲置的部分房屋也改造成羊舍,如今公司湖羊存栏1000余只,许多村民和林场职工都投入到湖羊养殖中。

  2013年停伐以来,伊春国有林区累计安置富余职工7.4万人,林区职工通过向林中转、向林外转、向域外转等方式找到了新的出路,在教育、医疗、社保等各项社会保障的加持下,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在伊春市丰林县一家森林食品加工企业,工作人员在包装蓝莓相关产品。(新华社)

  2023年,我市出台促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24条”、振兴发展民营经济“50条”等政策措施,全市经济运行持续向好。数据显示,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均高于经济增长。

  我市投入3.5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27.2万亩,粮食产量增长7.85%、增幅全省第一,实现“二十连丰”,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乡村林场“双振兴”取得新突破。

  我市深入推进“550500”和美村场示范创建,投入3.4亿元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硬化道路31.3万平方米,完成村场绿化626.6亩,村容场貌发生新变化。全市9个村(场)进入全省百个精品村行列,铁力市入选文化和旅游部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铁力市北星村、嘉荫县太平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嘉荫县马连林场荣获年度全国“十佳林场”称号。

  产业迭代升级,新业态不断涌现,伊春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护绿、培绿、用绿,已为林区百姓打开一扇致富之门、幸福之门。(完)

【编辑:郝雨】

中新网K8凯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K8凯发”,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K8凯发 。

中新社凯发K8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